tags: 治则
pages: 263
“治病求本”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。治病求本,指在治疗疾病时,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,抓住疾病的本质,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指导思想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说:“治病必求于本。”本,即阴阳。后世引申为疾病的本质。“求本”,实际上就是探求病因病机,确立证候。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,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,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。
治则,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,辨证是确立治则的前提和基础,对临床立法、处方、遣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治则是针对疾病所表现出的共性病机而确立的。疾病之基本病机,可概括为邪正盛衰、阴阳失调、脏腑失调、精气血津液失常等,因而,正治反治、治标治本、扶正祛邪、调整阴阳、调理脏腑、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,均属于基本治则。*
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,治法与治则有别。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准则,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指导性,相对稳定和规范。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治疗大法、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,较为具体,相对灵活,具有多样性。其中,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候而确立的,如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清、温、补、消八法以及寒者热之、热者寒之、虚者补之、实者泻之等治疗大法,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,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。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,针对某一具体证候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,如辛温解表、镇肝息风、健脾利湿等,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。治疗措施,是在治法指导下,对病证进行直接治疗的具体技术、方式与途径,包括药物内服与外用治、针灸、按摩、导引、敷贴、熏洗等,是治法中的直接层次。
治则与治法又有联系。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,对治法的选择和运用具有普遍性意义;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具体治疗大法、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,其针对性较强,是治则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。概括言之,治则指导治法,治法从属于治则。如就邪正关系而言,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。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,针对不同的虚证而采取的益气、养血、滋阴、扶阳等治法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就是扶正这一治则的具体体现;而针对不同的实证,采取发汗、涌吐、泻下、清热、活血等治法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就是祛邪这一治则的具体体现。